光的空间书单|薰风南至,品端阳风物
本周推荐
LIGHTSPACE'S CHOICE
又到一年端午时,天气也热得像夏天了。端午虽然只有一天假日,但要说民俗根基之深厚,却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梯队,单是端午之名虽然一直到晋朝时才见诸文献,但其习俗如龙舟赛艇、崇拜祭祀、食棕佩香等风俗却早已有之。
未必是人人都有这个体力去划一把龙舟,但大家都在各种方面尊敬着它的传统:社区最后发的一波物资里或许已经带上了一个小小的香囊;社区团长们最后的收官之战说不定就是团购了一把菖蒲叶;各色粽子自不必说,今年参战的不仅有咸甜二派,就连榴莲螺蛳粉奶酪海鲜都开始摩拳擦掌争先登场了。
无论是“安康”还是“快乐”,不管是结伴出行还是宅家休息,都希望诸位能尽情享受这个难能可贵的初夏时节,我们光的空间也将养精蓄锐,期待着与诸位节后的早日重逢。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小粽子,小粽子》
卷儿 文/图
连环画出版社
传统也可以很现代,美食也可以很可爱,推荐这本满载童言童语童趣的传统节日书给喜欢绘本的你。
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美食符号,由于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各地食材和口味不同,自古就有“南北甜咸”之争。在端午节这一天,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小粽子们陆续汇聚在淮河码头。甜队有大枣粽、豆沙粽、八宝粽,咸队有蛋黄粽、火腿粽以及小川粽。
一开始大家只是暗自比拼同伴数量的多寡,后来被看热闹的鱼儿们起哄,甜咸两队小粽子开始为了各自团队的“荣誉”争吵起来。到底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呢?小朋友们心里有答案吗?正当甜咸两队争得面红耳赤之时,一个神秘的竹筒从河面上漂浮过来……
《端午的鸭蛋》
副标题: 汪曾祺作品经典
汪曾祺 著
万卷出版公司
忆童年之乐,品故乡之味,寻往日之景,重温旧时光里的人·情·味。
本书精选了汪曾祺先生二十余篇散文佳作以及多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创作。汪曾祺的创作多以童年、故乡为主题,追寻记忆中的这些人、那些事,语言朴实而美丽,平淡中有丰富的韵味,字里行间充溢着江南恬淡柔美的风韵,映射着京城敦厚闲适的光景。
《到民间去》
副标题: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
1918——1937(新译本)
[美]洪长泰 著
董晓萍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聚焦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在历来研究五四文学的著作,大都偏重于写实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城市消闲文学的讨论,却忽略了这一时期文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面——民间文学。作者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使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资料,探讨了该时期的民间文学运动及其影响。
不止于此,它还是一部有关民俗学和文化史的著作。通过对民间文学的发掘、讨论和推广,这些知识分子打破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一元论”的看法,进而对中国文化作出了一种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美食与文明》
副标题: 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
[美]蕾切尔·劳丹 著
杨宁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和科学哲学博士蕾切尔·劳丹在本书中梳理了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诸神的游戏》
副标题: 中国福州龙舟的传统与禁忌
巴晓光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龙舟竞渡犹如神明的游戏,至今仍年复一年在福州的内河湖泊江海中上演,人们将神灵信仰、谱系传续、境社礼法的执念投注其中,使其成为福州这座城市“一个关于‘民间’的样本”。
本书是对福州龙舟传统文化的首次搜集整理,在大量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还原了福州龙舟独特的形制、工艺、花色、变迁,呈现了福州源远流长、深植民间的龙舟习俗和现状,揭示了福州地区的龙舟传统与民间信俗、境社、宗族等多领域文化的密切关系。该书融数百张珍贵照片、龙舟词典、手绘水系图、神明图像等于一体,极具收藏价值。
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及各出版社
与光同乘,探索阅读的可能。
发现更多本期好书,欢迎移步新华文创·光的空间